行銷與電商專家們,總被要求需要回答出:如何衡量行銷費帶來的收益結果?數位行銷的投資回報率是許多行銷人在每月投放完廣告後,最容易被老闆問到的問題。而數位行銷人才的我們又該如何回答呢?
每月打開收支損益表看到行銷預算花費好似永遠是個填不完的坑,數位時代來臨,老闆最在意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能否使用數位追蹤,去評估每個投資是否都能夠有足夠的回報率。
「我們花了這麼多錢在 KOL 上為何沒有帶來一筆轉單?」』
「Facebook 的廣告表現怎麼越來越差?廣告就是該花一塊錢可以帶至少一塊錢以上的業績嗎?如果沒有,那我何必花錢買廣告?」
這些話,也許是數位人才常常被老闆問到的問題。而我們該怎麼回答這些問題?或是我們現在試著找給公司或老闆的數據,真的是最佳解答嗎?
圖一、如何向老闆正確回答數位行銷的投報率(圖取自 Pexels.com)
在回答我們的投資帶給公司多少利潤前,讓我們先回到最基礎的問題:什麼是行銷?行銷的本質是什麼?
美國市場行銷協會 (AMA,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針對行銷的解釋如下:
行銷是創造、溝通與傳遞價值給顧客,以及經營顧客關係以便讓組織與其利益相關人(stakeholder)受益的一種組織功能與程序。
也就是說,行銷其中很重要的重點就是:創造、溝通與傳遞價值給顧客,藉著和消費者的溝通讓他們感覺購買你的產品,是符合他們本身需求並有利的。進而購買後,讓品牌本身獲利。
但實際上,數位行銷或是廣告的操作上,我們幾乎不跟消費者溝通的。大部分的時間,數位行銷的廣告投放上,我們只是告訴消費者:我們的品牌有多棒!我們的產品有多好!但消費者需要什麼?我們(或老闆)不在意的。
想一想,你最近打出去的廣告寫了什麼?
隨在在網路上找到的幾個移除了產品名的臉書廣告的例子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