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個階段做好品牌節慶行銷與促銷活動,讓你兼得 KPI 與 ROI!| SHOPLINE 電商教室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料統計近 3 年台灣網友的雙 11 購物意向可以發現,民眾對於雙 11 的購物意願持續攀升; SHOPLINE 2019 開店白皮書 也針對節慶商機做出調查,發現在 2018 年節慶獲得新客成長比&營業額成長比中,最高營業額集中在 10 ~ 12 月中間,可見歲末年終的銷售額比例偏高,且從中秋節開始一直到雙 12,店家的營業額皆有持續成長,其中更以雙 12 所帶來的新客比例最多。
圖一、各大購物節前後新客成長及營業額比較圖
從數據調查可以了解到,年底一連串的節慶都是各家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但消費者在年底的購買動機、預算都會隨著商人塑造的氛圍、年終紅利等外部因素提升,如果想要跟上這波百家爭鳴的熱潮,品牌店家從前期規劃、中期推廣到後期數據分析都需要謹慎操作每一步的行銷策略,才能在市場上成功搶佔消費者的心佔率,讓品牌在歲末年終的節慶檔期兼得 KPI 與 ROI。
圖二、3 階段規劃節慶行活動
在商機無限但競爭更激烈的節日中,單純套招使用促銷可是不夠的!畢竟「促銷不是萬靈丹,做促銷不等於會賺錢。」,促銷只是利用價格放大行銷企劃的效果,品牌主仍需要配合內容規劃來達成最終目的。
第一步驟最重要的便是確認企劃目標,可以使用 5 W 1 H 架構來深入規劃活動的原因、實際執行項目、受眾、操作的平台及時長等。確認好目標後才是規劃執行項目的順序,這邊提供大家一個簡單卻又明確的小技巧,把活動拆分成前中後期,前期預熱、中期續熱、後期衝刺與維穩,利用這個方式了解在不同階段該做什麼事。舉例來說,品牌在節慶活動期間可每天使用不同的折扣方式與優惠主題,如女神日、遊戲日等等,或是不定期操作返場活動,不只能刺激顧客撿便宜的消費心理,還能在節慶檔期以有趣的主題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
依據 SHOPLINE 2019 開店白皮書數據統計,線上顧客最愛免運的優惠活動,其他推薦的活動為滿額滿件送贈品、任選優惠、固定金額折抵、% 折扣或回饋、加購品促銷與免運優惠等節慶促銷方式,同步使用獨家、限定等字眼吸引粉絲,不僅能吸引大量想搜集限定品的新客,還能透過促銷優惠穩固自家原先的忠實舊客,進而增加品牌轉單機會,讓效益最大化。
圖三、Robinmay 滿額贈禮活動